开课学院:艺术学院 制作人:曾明
课程名称 |
基本乐理 |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
音乐学专业 |
课程类型 |
专业必修课 |
开课年级 |
大一年级 |
课程性质 |
必修 |
课程总学时 |
60学时 |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属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新生刚入学所开设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音乐的基础理论,是学习音乐理论甚至整个音乐专业的基础。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音乐要素,掌握各种要素的知识,具备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程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的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国乐之韵——中国民族调式
本次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结合体现在“中国民族调式 ”上,通过对中国民族调式的案例教学和理论讲解解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优秀,在谱例的选择上以赞颂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作品为主,从而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带给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和真善美的陶冶、启迪,从而达到我们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目的。
2.对应章节:第九章:调式
3.课程讲次:第九、第十讲中国民族调式
三、案例教学目标
1. 思政目标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音乐的调式也能体现出了民族地域差异。我们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调式的基本知识,赏析风格各异的民族曲调,激发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立足地域实际,运用民族音乐文化元素能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突显教学特色,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坚定其文化认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彰显音乐教学在思政育人方面的重要价值。
2.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音乐规范的记谱法
2:让学生了解多声音乐的构成方式
3:让学生掌握音乐中速度、力度、演奏法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4:让学生掌握分析音乐语言各要素的基本技能,具备中小学音乐教材及本地区音乐的分析能力
3. 能力目标:
本课程主要包括乐音列、节奏与节拍、音程、和弦、传统大小调式、民族调式、移调等几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的记谱形式,了解多声部音乐的构成形式,理解音乐各种形式语言要素在音乐中承担的作用,从而理解音乐作品,为后续的音乐理论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4. 素质目标:
(1)通过艺术实践和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提高音乐分析、鉴赏能力。实现“育智 ”与“育人 ”深度融合,具备文化自觉意识。
(2)通过对民族调式的讲解 ,引导学生从音乐理论的视角观察传统音乐文化,从而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四、案例主要内容
1. 中国民族调式的概述
2. 中国民族调式的类别
3. 中国民族调式的音乐特点
五、案例教学设计
1. 导入课堂
通过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介绍,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从音乐特点引入学生对民族调式的认识,再来介绍中国的民族调式理论
2. 新课教学
1民族调式的产生及概述;可以通过欣赏作品《茉莉花》《盼红军》感受民族调式 的音乐特征
2、宫 商 角 徵 羽五个正音
3、民族调式的类别
宫调式:1 2 3 5 6结合作品江苏民歌《无锡景》进行分析和欣赏
商调式:2 3 5 6 1 结合作品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进行分析和欣赏
角调式:3 5 6 1 2 结合作品浙江民歌《马灯调》进行分析和欣赏
徵调式:5 6 1 2 3 结合作品陕北民歌《信天游》进行分析和欣赏
羽调式:6 1 2 3 5 6 结合作品陕北民歌《绣金匾》进行分析和欣赏
4、民族调式的音乐特点
民族调式中大三度的特殊性
民族调式中三音列的行进
民族调式中的调式色彩
民族调式中的六声及七声:偏音: 清角 变宫 变徵 清羽
结合的作品有《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二月里来》、《凤阳花鼓》、《槐树花儿开》、《洪湖水,浪打浪》、《红梅赞》、《妈妈叫我去当兵》、《秋收》,作品中结合思政的元素,并根据课堂现实情景,让学生分组自行讨论和分析,体会民族调式的特点在音乐中的运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族调式的认知,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
3. 总结
教师首先对民族调式的基本理论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之后鼓励学生运用新知识自主分析音乐作品,自编自唱的劳动号子进行点评,指明其分析优秀的地方,对不足之处也会提出建议,鼓励更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同时,对本节课所讲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得出民族调式的分类及音乐特点。进一步深化强调传统音乐在人民群众中的作用,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以及文化自信心。
六、教学反思
理论与音乐作品紧密结合,在对知识点的学习中,还要进一步深入美育教育,提升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与反思。同时,应进一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采用指导性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从课堂导入阶段到主体阶段,再到结尾阶段都由教师起主导作用,带动课堂节奏和氛围;同时也注重认知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较为全面客观地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